学术动态 | 中韩第十九届国家治理论坛“东亚地区的城乡治理:过去与未来”研讨会成功举行

11月16日,由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成均馆大学成均中国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中韩第十九届国家治理论坛“东亚地区的城乡治理:过去与未来”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成均馆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和机构的60余位学者参加研讨,100多位师生旁听会议。

11月16日,由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成均馆大学成均中国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中韩第十九届国家治理论坛“东亚地区的城乡治理:过去与未来”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成均馆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和机构的60余位学者参加研讨,100多位师生旁听会议。

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李鸿飞、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王浦劬、成均馆大学成均中国研究所所长李熙玉作开幕致辞。开幕式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党委书记郑宁主持。

李鸿飞向各位来宾表示感谢与欢迎。他指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源远流长、基础深厚。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新的政治实践和政治现象需要我们以史为鉴、以邻为镜,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为此,加强东亚地区和中韩两国学术界的对话交流,共同探讨东亚地区的未来治理,对推进地区治理和全球治理现代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王浦劬教授对与会中韩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举办国家治理论坛是中韩两国一项长久坚持的学术活动,通过交流研讨,不仅深化了两国学者的友谊,也深化了对东亚地区治理现代化的认识。本次以具有共同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的东亚城乡治理及其发展为主题,在中国政治学的学术重镇华中师范大学召开,议题宏大、意义深远、领域广泛、来文丰富、与者踊跃。期待本次学术交流的成果为中韩两国的城乡治理提供互鉴。

李熙玉教授深情回顾了与中国学者长逾二十年的学术交流历程。他指出,双方始终围绕“为什么要研究政治学”“为什么要研究治理现代化”这些根本问题展开学术交流,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学术精神。他表示,本次研讨会在乡村治理的代表性研究机构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举办,不仅是学术探讨的延续,也为共同思考中韩农村治理持续变化提供了宝贵机会。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陈军亚教授主持第一场主旨发言。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徐湘林教授阐述了东亚地区政府干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这一关系对东亚国家现代化发展的作用。成均馆大学成均中国研究所副所长赵成珉教授对比了西方现代化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并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维度及其在全球背景下的独特性。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部长徐勇教授阐述了东亚社会治理的小共同体基础及现代价值,指出小共同体作为社会基本构成单位,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黏合剂”的功能。成均馆大学成均中国研究所丁海仁研究员探讨了中韩两国年轻人在经济放缓、社会变迁中的生存状态、心理变化及社会响应。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杨立华研究员分析了政府与公众对非政府组织的信任关系,提出弱信任对协作治理的影响。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田先红教授从半正式化角度对编外干部激励机制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徐湘林教授主持第二场主旨发言。成均馆大学成均中国研究所副所长李钟赫教授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国各省份不同策略对资源分配的影响。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张大维教授从公民参与的视角,比较分析了中印两国地方治理体系的特点和功能。首尔市立大学中文文化系尹钟锡教授探讨了老龄化和低出生率挑战下中韩两国农村养老问题,就此提出了东亚式解决方案。京畿研究院研究委员权镇佑分析了韩国城市化进程、行政区域划分、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政策及区域治理面临的挑战。并且提出了应对策略。江原研究院研究委员杨喆分析了江原特别自治道农业政策治理转型的背景、转型因素、转型措施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肖盼晴副教授从社区教育赋能社区治理出发,探讨了日本居民馆的经验与启示。

议题研讨环节围绕“现代化与中韩城乡治理”分三场进行。

第一场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田先红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张长东教授从渗透、提取与再分配角度出发,分析了农业税取消后的农村政权重构进展。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祁玲玲教授探讨了民主运行的公民评价对于东亚社会政治极化的影响。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胡军副教授分析了家团制传统与韩国农村现代化的关系。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刘舒杨研究员探讨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现机制。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彭莹莹研究员基于党的文献,分析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构建。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晓鹏副教授探讨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与农村关系。

第二场由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张长东教授主持。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林雪霏教授基于具体案例,探讨了县域社会组织作为民生供给网络的桥接中介的新角色。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院汪霏霏研究员阐述了日韩乡村振兴的拓展逻辑和文旅实践。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黄晗副教授探讨了古代乡约对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启示。中共南京市委党校牟飞洁分析了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流入人口的类型与行为。温州大学法学院常飞基于实践考察,探讨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路径。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邹照斌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县乡关系转型背景下的基层政府行为。

第三场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张大维教授主持。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唐银彬从资源聚合与辐射型网络维度出发,探讨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效果的差异原因。西北政法大学管理学院钟海艳探讨了数字乡村治理的价值面向和困境纾解。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刘骁分析了数字连接对社区情感共同体构建的驱动方式。吉林大学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院焦淑媛探讨了韩国城乡治理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闽南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魏含分析阐述了文旅融合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对策。

在会议闭幕式上,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张长东教授作总结发言。他对华中师范大学学校、学部和研究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中韩与会学者的积极参与和会务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表示由衷感谢。他指出,在推进人类文明共同体建设进程中,东亚地区的学者深化相互理解和文明互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们期待学界就此会议主题展开更加积极深入的进一步交流。

研讨会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落幕。



本网站为纯公益性学术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因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或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