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到吉林大学。与吉林大学政治学的学术联结和友谊已有30多年。吉大政治学在我国一直处于前列,是我们的学习榜样。刚才介绍了吉大“政治学一流学科建设发展”,成绩斐然!什么是一流,怎样建设一流?平时思考不多。以下从40多年政治学人生的角度,谈点体会,关键词是:可比性、专业性、标识度。
最近应《邓小平研究》杂志的邀请,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20周年撰文。出于对邓小平的深厚感情,撰写了一篇论文。撰文前重新阅读《邓小平文选》三卷,又有新的认识。1979年,邓小平提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尽快补课。”接下来他又讲:“我们已经承认自然科学比外国落后了,现在也应该承认社会科学的研究工作(就可比的方面说)比外国落后了。”可比性是一个重要尺度。许多学科直接产生并服务于中国,不具有可比性。我们华中师范大学的政治学一级学科是从科学社会主义专业起步的,在当时具有领先地位。40多年前,学科带头人高原教授在回答我们有了科社,为什么还要发展政治学的问题时说:“从纵的方面来看,政治学不是研究某一个社会,而是研究自有阶级以来的人类社会,显然,它研究的‘政治’,比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政治’的历史时期要长;从横的方面来看,政治学要研究世界上各种政治问题,科学社会主义只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理论和策略。因此,政治学研究的‘政治’也比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政治’的面要宽。”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和少数国家所有的学科,政治学是世界上都有的。世界上都有的学科,就有一个可比性的问题。是否一流,要放在世界范围内加以比较。
在中国,各个学科都要为中国式现代化服务,但如何服好务则是一个问题。既然分门别类为不同学科,就需要以各自的学科专业理论服务。现在的学术“赶热点”比较多,专业性不强,不能以特有的学科专业表达自己的独特的学术贡献。社会化分工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分工有助于人们长期在某一领域精耕细作,提高生产效率,生产更好的产品。科学从最初的哲学不断分化,便是适应专业化分工的社会需要。一个学科能否立足,其标志就是能否通过专业发展,提供具有专业性的产品。专业性是一个发展过程,就如我们的研究生培养一样。40多年来,我国的第一代学者是打基础,包括吉林大学的王惠岩老师,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政治学;第二代着力于专业基础,包括我们今天在座的“50后”学者,主要是搭建学科平台,有了专业的学科属性;第三代及之后的人,着重的是专业性,即在专门的学术领域,运用专业知识作出专业性贡献。但在这方面,我们还存在相当差距。经过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获得了制度自信。制度是政治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但政治学还没有通过研究将制度自信转换为学术自信。就制度问题本身来看,从学科的角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贡献比较大,政治学更多的是引用其他学科的制度研究方法。从国别看,在制度实体方面,有的国家做得相当精细,积累了大量制度材料;在制度原理方面,有的国家研究相当深入,提出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观点。中国历史上有相当丰富的制度资源,当代中国又创造了独特的制度,但需要专门性研究。吉林大学近几年在协商制度方面的研究很有成就。政治协商本来是中国创造的。但在国际上,哈贝马斯被视为协商理论的“鼻祖”。我们的制度资源与制度研究严重不对称。我们讲一流,不是简单地以世界某些大学为参照,而是在可比较的某些专业领域里,我们可以作出独特性贡献,让世界其他大学以我们的研究作为参照。
专业化分工有助于精耕细作,产出更好产品。这种产品要经过市场考验,形成具有标识度的品牌。品牌是一种精品,经久不衰。要形成一个具有标识性身份的品牌,需要长时间的精心打磨。一个学术品牌的形成,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数百年的代际传承和接续研究。外国的许多学术议题,都经历了数代人的不断深入,其重要标志是学术成果迭代创新。福山是亨廷顿的学生。他因为“历史的终结”而知名。但这一言论不是学术性的严密论证。他继承了亨廷顿关于秩序的研究,但又往前扩展,连续出版了三部有关人类秩序的大部头著作。这就有了学术上的标识度。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政治学已有一些分工,并还在分工之中;有了一些雏形的标识性品牌,比如我们吉林大学周光辉教授团队对国家与文明的研究,初步形成了“光辉品牌”。还有一些品牌正在形成之中。这是十分难得的,需要倍加珍惜。学术要讲锐性,即学术敏锐性;更要讲韧性,即坚持不懈,一代人一代人接着做。记得20多年前,有一个外国学者给我讲,中国现在是做学问的最好地方,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又处于历史的重大变革中,外国人难以深入其中。有很多问题可以研究,也有一些好的想法。但是不能坚持,如猴子掰苞谷,掰一个丢一个。没有传承,灵感形成的火花难以形成火把,火把难以形成火束。没有火束就无法形成品牌。人的历史是后人写的。后人通过传承可以少走很多重复路,可以走得更远。中国的儒学之所以绵延不绝,正是一代代人在原有基础上传承创新。这些好的学术传统可惜为近世以来的功利主义所切割,许多很有价值的研究只是昙花一现,实在惋惜。一流不是喊出来的,而是一代代人扎扎实实接续做出来的。
谢谢吉林大学提供的平台!
(本文是作者2024年10月11日在吉林大学举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政治学”学术研讨会暨“政治学一流学科建设发展”战略咨询会上的发言,经作者审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