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工作 |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师生赴崇阳寻访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基层治理青年先锋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青年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动员引领广大团员青年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贡献青春力量,省委宣传部、团省委、省委网信办、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经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湖北广播电视台等单位于今年4月联合开展了2024年“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青年先锋”寻访宣讲活动。

团省委组建省级基层治理寻访宣讲队,由华中师范大学师生组成。在学校团委的统筹安排和具体指导下,中国农村研究院于5月29日选派7名师生骨干,由院团委书记韩梦龙带队前往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白霓镇,寻访当地的优秀青年代表,了解她们的成长经历、先进事迹、工作感悟和动人故事。

青年寻访青年,讲好青年故事。中农学子分别前往大市村村委会、白霓镇人民政府寻访程桔、刘月琴两位青年先锋。程桔,这位“90后”大学生义无反顾地返回家乡,带领大市村村民奋斗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她刚来的时候,不论风吹雨打,每天开着一辆破皮卡到处争资跑项”镇纪委书记王直评价道。黝黑的皮肤、明朗的笑容,让人感受到这位年轻干部在条件最艰苦乡镇的工作日常,她用青春和汗水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程桔说:“大市村成就了现在的我,我要为我们村这棵大树提供一些营养。它助力我这片叶子的成长,我要反向给大市村进行光合作用,贡献我的一份力量。”

打开白霓镇政府的新闻窗,各村湾的新闻大多都来自一位通讯员——刘月琴,她扎根基层、长期驻村,“有为才有位,我服务于群众,群众才会支持我。”白天她走进群众踏踏实实做事,晚上加班撰写宣发文稿。一根扁担挑两头,刘月琴面对基层繁重任务,她不仅能干好,还能干出彩。她因地制宜制定村训家规树立文明新风,助力“红花之家”擦亮巾帼名片,围绕美村、治理、庭院凝聚“她力量”,发动乡贤能人关照村湾“一老一小”……在寻访过程中,我们的队伍与当地村民群众进行深入交流,他们对两位青年先锋的评价离不开三个关键词:“感恩”“担当”和“奋斗”。

青年学习青年,宣讲五四精神。29日晚,基层治理寻访队创新宣讲形式,秉持因地制宜、方便群众的原则,利用夜晚农闲时间,借力大市村“湾子夜话”协商会,把宣讲搬到村民家门口,接地气、讲真情、集民心。夜幕降临,昏黄的路灯下,早早吃过晚饭搬来自家板凳的村民围坐在大市村小广场上,团省委青年讲师刘明辉宣讲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寄语精神。青年先锋刘月琴分享自己在基层治理主阵地上拼搏奋斗的故事,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青年精神,无一不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位青年。湾子夜话会现场气氛热烈,时不时传出阵阵掌声,基层治理寻访队学生代表中国农村研究院王笑笑表示:“此次寻访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基层工作的重要性与崇高性。向青年先锋致敬,我们青年要响应国家号召、做好准备,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各领域勇当排头兵和生力军。”

“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祖国召唤时,我们正青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立足政治学一流学科优势,围绕“田野育人”主引擎开展青年寻访实践,引导青年学子在田野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强化服务担当、实现个人成长。接下来,中国农村研究院师生将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殷切期望,继续发扬“基层治理”寻访宣讲实践活动形式新、内容新的特色,鼓舞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实践传播先锋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凝聚青年力量。

本网站为纯公益性学术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因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或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