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研“职”引系列研究生就业主题讲座 “卓越表达:破解结构化面试”

10月24日下午,由我校就业工作处主办、政治学与国家治理研究院协办的“卓越表达:破解结构化面试”专题讲座在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中心(新大学生就业活动中心三楼)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特邀国家高级人才资源管理师、生涯规划师陈清清老师担任主讲。陈老师具备近20年人力资源行业经验,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内容翔实、指导性强的就业讲座。本次讲座吸引了40余名研究生参与,会议由团委书记韩梦龙主持。

陈老师围绕三个方面展开讲解,第一部分是“面试的底层逻辑”。陈老师指出,面试主要是通过系统化的评估机制,预测候选人未来在工作中的表现和适配性,其核心目标是风险最小化与价值最大化。面试评估的关键是“岗位胜任力”,通过招聘活动确认面试者与面试机构的匹配度,对面试者的外在行为、知识技能、价值观和个人品质等进行考察。面试提问主要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综合通用能力、个性特征、求职动机和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展开。

第二部分是“面试种类与分析”。陈老师介绍,面试可以根据标准化程度分为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面试;按实施方法可以分为单独面试(如一对一、一对多)和集体面试(如多对一、多对多);根据内容可以分为情景性面试和经验性面试;根据进程可以分为一次性面试和分阶段性面试(初试、复试)。

陈老师针对结构化面试和半结构化面试展开深入讲解,其中结构化面试是目前使用最为常见的人事评价手段之一,在面试程序、面试内容、评价标准及面试时间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结构化面试主要考察面试者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和岗位匹配度。针对结构化面试,面试者可以从框架化表达、贴合岗位、控制时长三方面予以应对,采用“总-分-总”、“背景-任务-行动-结果(STAR法则)”搭建回答逻辑。陈老师还指出面试者要从招聘简章出发,使自己的知识、技能、素质与岗位要求相匹配,成为应聘岗位的“完美候选人”。半结构化面试介于结构化面试和非结构化面试之间,增加一些随机提问,主要考察面试者的应变能力、表达连贯性、个人特质与岗位的深层匹配度等。面试者可以从预留“追问空间”、衔接自然和避免“绝对化表述”三方面予以应对。

最后一部分是“小组模拟演练”。在陈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分为六个大组,组内划分为两个小组,轮流扮演求职者和面试官,进行15分钟左右的模拟面试。陈老师根据同学们的面试进行总结,指出自我介绍应从四个方面展开,表明身份、应聘的岗位以及对岗位的理解、为什么自身与应聘岗位相匹配、自身的职业期待以及未来的奋斗目标。陈老师还就同学们关心的职业期待、压力测试以及跨专业就业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与互动交流。

整场讲座内容丰富,现场互动积极、气氛热烈。我院将持续推出更多优质的就业指导活动,助力每一位同学从容迈入职场,实现人生理想。

本网站为纯公益性学术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因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或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